(1)2008-2022年连续15年年被中国情报信息研究所评价中心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019-2024年连续三届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3)2021年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
(4)2020-2022连续三年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投稿指南
留言板
电子书
过刊浏览
过刊浏览
1990-2010年过刊请从知网查询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English
著作权使用声明
corelDRAW X4
版面费收取信息
论文修改细则
参考文献模板
论文模板
投稿指南
投稿论文审查表
点击
引用
下载
1
“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和研究方法概述
2
高地应力区层状围岩斜竖井施工爆破数值模拟
3
基于熵值和模糊贴近度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4
HEC-HMS模型次洪模拟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应用
5
基于GIS的干旱区分布式产汇流过程模拟系统的研建
6
活性炭为载体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性能研究
7
半干旱半荒漠地区沙柳周边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研究
8
基于SPOT-VGT数据的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分析
9
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揭河底规律分析
10
城市水资源需求量变化趋势预测模型及应用
11
干旱区高盐度潜水蒸发试验研究
12
陕北地区年降水量频率分布参数估算研究
13
两种不同时间序列模型在地下水动态变化预测中的比较研究
14
污泥制取脱氮除磷材料的配比试验研究
15
采动影响下软岩巷道松动圈的联合测试方法研究
1
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水问题及解决...
2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淡水资源及...
3
城市用水量预测方法及应用比较...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渭河流域水环...
5
基于模糊分析法的水资源承载力...
6
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
7
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
8
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输出系数...
9
改进密切值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
10
汉江上游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11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节水农...
12
生态河流缓冲带构建技术初探
13
气象、水文干旱指数计算方法研...
14
改进的SCS模型在流域径流模...
15
陕西水旱灾害探讨
1
循环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力特性及隧道工后沉降分析(7626)
2
基于GIS和SWMM模型的城市暴雨积水模拟(6525)
3
GIS及SWMM模型在防洪保护区内涝模拟中的应用(5353)
4
新安江上游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及价值(4787)
5
TDR法、干烧法及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比较研究(2578)
6
高地应力区层状围岩斜竖井施工爆破数值模拟(2555)
7
Arc Hydro模型在流域水文特征提取中的应用——以蓟县沙河流域为例(2498)
8
基于水位/流量反推法的资料匮乏地区临界雨量研究(2416)
9
“生态水文学”学科发展和研究方法概述(2264)
10
仿真流域的总氮模拟——SPARROW模型应用方法研究(2216)
11
基于Morris的SWMM水质参数灵敏度分析与应用(2133)
12
InVEST模型在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水源供给中的应用前景与方法(2097)
13
基于ABAQUS的边坡降雨入渗边界的开发及其验证(2084)
14
基于GIS的干旱区分布式产汇流过程模拟系统的研建(2078)
15
强夯作用下土体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2054)
文章编号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英文名
作者中文名
单位中文名
单位英文名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基金项目
从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到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高级搜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再创佳绩,入选陕西省精品期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连续三届被CSCD收录为核心库来源期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开设“黄河流域水资源研究”专栏 征稿启示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
热烈庆祝我刊入选《世界科技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科技版
热烈庆祝《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被中国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为2021-2022核心库来源期刊
2017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2023年第34卷第4期目录 刊出日期:2023年08月
全选
|
取消全选
|
合并选中摘要
流域变化环境下水文非平稳异方差序列随机建模研究进展
宋松柏
2023,34(4):1-6.[
摘要
](
354
)[
PDF
](
147
)
基于水足迹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焦士兴
1
, 刘家乐
1
, 王安周
2
, 赵荣钦
3
, 李中轩
4
, 尹义星
5
, 刘静静
1
2023,34(4):7-14.[
摘要
](
264
)[
PDF
](
132
)
乌兰木伦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补给关系
代 彬
1
, 郭巧玲
1,2
, 陈梓楹
1
, 张肖萌
1
, 于 荣
1
2023,34(4):15-22.[
摘要
](
208
)[
PDF
](
120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营养盐通量过程影响研究综述
蒋聘凤
1,2,3
, 童思陈
1,3
, 黄国鲜
2
, 许光祥
1,3
, 胡 鹏
4
, 许新发
5
2023,34(4):23-34.[
摘要
](
254
)[
PDF
](
126
)
嘉陵江流域极端连续性降水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王跃峰
1,2
, 胡 月
3
, 尹思危
1
, 杨 琴
4
, 刘春红
1,2
2023,34(4):35-44.[
摘要
](
233
)[
PDF
](
131
)
基于数据处理与若干群体算法优化的GRU/LSTM水质时间序列预测
杨坪宏
1
, 胡 奥
2
, 崔东文
3
, 杨 杰
4
2023,34(4):45-53.[
摘要
](
235
)[
PDF
](
125
)
基于分项调查法和SWAT模型的水资源评价方法
王延旋
1
, 胡铁松
1
, 王镜淋
2
, 吴凤燕
2
, 王 欣
2
2023,34(4):54-65.[
摘要
](
227
)[
PDF
](
112
)
基于EnKS和SWAT模型的闽江流域径流数据同化
项 勇
1,2
, 陈芸芝
1,2
, 唐丽芳
3
, 汪小钦
1,2
2023,34(4):66-75.[
摘要
](
220
)[
PDF
](
140
)
地下水库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李 云
1,2
, 孙梨梨
1,2
, 周维博
1,2
2023,34(4):76-83.[
摘要
](
204
)[
PDF
](
113
)
基于ASWPD-BO-GRU的月径流量预测模型
唐铭泽, 杨银科, 张菁雯
2023,34(4):84-91.[
摘要
](
219
)[
PDF
](
118
)
基于EMD-LSTM耦合模型的趵突泉岩溶地下水水位预测应用
侯金霄
1
, 黄林显
1
, 胡晓农
1
, 钱 永
2
, 邢立亭
1
, 韩 忠
3
, 梁 浩
4
2023,34(4):92-98.[
摘要
](
228
)[
PDF
](
113
)
鄱阳湖入江水道水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周涵杰
1
, 唐 明
1,2
, 许文涛
1
, 谢千辰
1
, 吴宇泽
1
, 何 力
3
2023,34(4):99-106.[
摘要
](
216
)[
PDF
](
117
)
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新疆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黄彦号
1,2
, 陈伏龙
1,2
, 何朝飞
1,2
, 刘 爽
1,2
, 吕廷波
1,2
, 孙怀卫
1,3
2023,34(4):107-117.[
摘要
](
210
)[
PDF
](
116
)
基于CRITIC-VIKOR法的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谭 豪
1
, 脱云飞
1
, 王 倩
1
, 郑 阳
1
, 王 飞
1
, 王昭仪
1
, 刘香凝
1
, 石小兰
1
, 丁明净
1
, 马继敏
2
2023,34(4):118-126.[
摘要
](
215
)[
PDF
](
116
)
考虑送出限制的水-风-储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庞秀岚
1,2
, 杜 睿
3
, 马 超
1
2023,34(4):127-135.[
摘要
](
207
)[
PDF
](
115
)
部分冰盖下水流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陈 刚
1,2
, 金 栋
2
, 赖彦丞
2
, 李映槿
2
2023,34(4):136-145.[
摘要
](
221
)[
PDF
](
113
)
高重力坝防冲建筑物体型参数对水力特性的影响
缑文娟,罗礼纬,李会平,潘俊丰
2023,34(4):146-151.[
摘要
](
244
)[
PDF
](
122
)
加筋土挡墙墙趾界面剪切刚度计算模型研究
张 琬
1
, 陈建峰
2
2023,34(4):152-158.[
摘要
](
218
)[
PDF
](
117
)
河湖底轴驱动翻板生态闸门静动力特性分析
陈 卫
1
, 王 晨
2
, 李津宇
2
, 杨贵海
1
, 王正中
2
2023,34(4):159-166.[
摘要
](
210
)[
PDF
](
119
)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的小型水库土石坝安全评价
周海怡
1
, 李淑祎
2
, 蔡先锋
2
, 申屠毅
2
, 刘桢义
3
, 章振华
3
, 金 洁
3
, 林颖典
1
2023,34(4):167-174.[
摘要
](
207
)[
PDF
](
113
)
基于离散元的滚石灾害被动防护网设计方法研究
张飞云
1
, 冯德敏
2
, 胥 杨
1
, 兰 月
1
, 李金霖
3
, 赵天豪
3
, 马春辉
3
2023,34(4):175-182.[
摘要
](
200
)[
PDF
](
105
)
基于溶蚀速率的灰岩边坡服役寿命研究
李 泽
1
, 杨元浩
1
, 刘文连
2
, 许汉华
2
, 张小艳
3
2023,34(4):183-190.[
摘要
](
190
)[
PDF
](
111
)
仿岩溶碳酸氢钙加固风积沙的试验研究
蔡东廷
1,2
, 樊恒辉
1,2
, 李星瑶
1,2
, 郭弘东
1,2
, 任冠洲
1,2
, 李玉根
3
, 赵常智
1,2
2023,34(4):191-198.[
摘要
](
195
)[
PDF
](
118
)
松砂中倾斜锚板上拔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李姝雨
1
, 邹润超
1,2
, 俞 快
1
, 原 媛
1
, 史旦达
1
2023,34(4):199-208.[
摘要
](
191
)[
PDF
](
114
)
灌溉方式及施肥量对食用玫瑰生长、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毛 译, 杨启良, 陈绍民, 谭 帅, 张 炎, 王若亚
2023,34(4):209-216.[
摘要
](
225
)[
PDF
](
121
)
铺设长度及入口压力交互作用对小流量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的影响
阿垦里白·木赛
1,2
, 李丰琇
1,2
, 艾鹏睿
1,2
, 马英杰
1,2
, 付秋萍
1,2
,田 敏
1,2
, 阿布都卡依木·阿布力米提
3
2023,34(4):217-224.[
摘要
](
214
)[
PDF
](
117
)
流域变化环境下水文非平稳异方差序列随机建模研究进展
宋松柏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使流域水文序列出现异方差性,破坏了Box-Jekins法ARMA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提出了目前几个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金融学、经济学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观测序列与流域变化环境下水文非平稳序列异方差性波动特性相似,而且这些领域中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应用金融学、经济学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异方差性原理和方法,结合流域水文特性,开展变化环境下水文非平稳异方差序列随机建模是可行的,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相比,该方法是一种实用的建模途径。文中提出的一些思路可为变化环境下精确描述流域水文要素值的变化规律、涉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与科学管理以及干旱风险调控提供依据。
2023,34(4):1-6.[
摘要
](
354
)[
PDF
](
147
)
基于水足迹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焦士兴
1
, 刘家乐
1
, 王安周
2
, 赵荣钦
3
, 李中轩
4
, 尹义星
5
, 刘静静
1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水足迹视角,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2020年水资源利用情况,确定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及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足迹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构成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出口虚拟水、进口虚拟水足迹和生态水足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存在波动变化且为补偿主体,2015年补偿标准最高,为3 415.42×10
8
元,2020年最低,为12.75×10
8
元,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 772.51×10
8
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为生态补偿的主体呈上升趋势,补偿金额年均值排名为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是处于较快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受补偿金额年均值为3 060.09×10
8
元;青海省为较慢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 340.14×10
8
元。甘肃省是由生态补偿主体逐渐转变为客体;内蒙古自治区仅在2013年为生态补偿客体,其他年份则为补偿主体;陕西省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身份不断发生变化。黄河流域应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创新节水技术和提高用水效率等方式缓解水资源需求压力。
2023,34(4):7-14.[
摘要
](
264
)[
PDF
](
132
)
乌兰木伦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补给关系
代 彬
1
, 郭巧玲
1,2
, 陈梓楹
1
, 张肖萌
1
, 于 荣
1
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相互作用,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地处神府东胜煤田的黄河流域内的乌兰木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和两端元模型分析流域降水、河水、地下水(矿井水、生活井水)的水化学特征、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探讨了流域内降水、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
3
-Na型和HCO
3
+SO
4
-Na型;矿井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
3
-Na型、HCO
3
+Cl-Na型和HCO
3
+ SO
4
-Na型;生活井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
3
-Ca型,矿井水与河水联系较为密切。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受到大气降水和河水的共同补给,三者之间存在水力联系以及一定程度的水体转化。当地下水井深小于135 m时,大多数采样点河水对其补给贡献率为58.47%~80.94%;当地下水井深大于135 m时,河水对其补给贡献率为21.47%~58.69%。在地下水采样点距离河道8.8 km范围内,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超过45%,表明河水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当地下水采样点距河道超过8.8 km时,河水对其补给贡献较弱。随着水井深度的增加、与河道距离的增大,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越来越小。该研究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2023,34(4):15-22.[
摘要
](
208
)[
PDF
](
120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营养盐通量过程影响研究综述
蒋聘凤
1,2,3
, 童思陈
1,3
, 黄国鲜
2
, 许光祥
1,3
, 胡 鹏
4
, 许新发
5
河流运输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营养物质从陆地到海洋的重要途径。河流营养盐在入海通量中的占比非常大,然而,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河流的营养盐过程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考虑数据监测和数值模拟两种河流营养盐数据获取方法,总结了河流营养盐通量计算的研究进展,揭示了世界大河营养盐通量变化过程趋势。此外,从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的角度分析了河流营养盐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土地利用、大型水利工程和水环境修复和管理等角度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河流营养盐过程的作用。最后在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影响、水质监测技术、模型模拟计算以及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展望了未来需要加强探索的方向。
2023,34(4):23-34.[
摘要
](
254
)[
PDF
](
126
)
嘉陵江流域极端连续性降水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王跃峰
1,2
, 胡 月
3
, 尹思危
1
, 杨 琴
4
, 刘春红
1,2
针对嘉陵江流域极端连续性降水气候驱动因素复杂且主控因素尚不明确的问题,利用1960—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Sen’s斜率、Mann-Kendall检验和随机森林等方法,分析流域连续干旱日数(CDD)和连续湿润日数(CWD)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其气候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流域CDD和CWD多年趋势分别为-3.8~4.8 d/10a和-0.42~0 d/10a,分别有2个(3.3%)和10个(15.9%)气象站点的趋势达0.05显著性。局地气候驱动因子方面,CWD与年降水量存在较强正相关,共34个(54%)站相关系数达到0.05显著性;气候环流驱动因子方面,单、多因子分析均表明Nino3.4和SOI(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是流域极端连续性降水的主控气候因子,CDD和CWD各有28个(44.4%)和15个(23.8%)气象站点的相关系数达0.05显著性,而SASMI(south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ex)和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分别为流域CDD和CWD的次要气候驱动因子。
2023,34(4):35-44.[
摘要
](
233
)[
PDF
](
131
)
基于数据处理与若干群体算法优化的GRU/LSTM水质时间序列预测
杨坪宏
1
, 胡 奥
2
, 崔东文
3
, 杨 杰
4
为提高水质时间序列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变换(WPT)和变色龙优化算法(CSA)、猎豹优化(CO)算法和山瞪羚优化(MGO)算法的优化门限循环控制单元(GRU)、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预测模型。首先利用WPT对pH值、DO、COD
Mn
、NH
3
—N时间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得到若干个规律性较强的子序列分量;其次简要介绍了CSA、CO、MGO算法原理,利用CSA、CO、MGO分别寻优GRU、LSTM超参数,建立WPT-CSA-GRU、WPT-CO-GRU、WPT-MGO-GRU、WPT-CSA-LSTM、WPT-CO-LSTM、WPT-MGO-LSTM模型;最后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pH值及DO、COD
Mn
、NH
3
—N浓度各分量进行预测和重构,并建立WPT-GRU、WPT-LSTM和WPT-CSA-SVM、WPT-CO-SVM、WPT-MGO-SVM模型作对比分析模型,以云南省昆明市观音山断面为例,通过pH值及DO、COD
Mn
、NH
3
—N浓度预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WPT-CSA-GRU、WPT-CO-GRU、WPT-MGO-GRU、WPT-CSA-LSTM、WPT-CO-LSTM、WPT-MGO-LSTM模型对实例pH值及DO、COD
Mn
、NH
3
—N浓度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其中尤以WPT-CSA-GRU、WPT-CO-GRU、WPT-MGO-GRU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CSA、CO、MGO能有效调优GRU、LSTM超参数,显著提高GRU、LSTM预测性能;所构建的6种模型预测精度高且计算规模小,是有效的水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可为相关水质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2023,34(4):45-53.[
摘要
](
235
)[
PDF
](
125
)
基于分项调查法和SWAT模型的水资源评价方法
王延旋
1
, 胡铁松
1
, 王镜淋
2
, 吴凤燕
2
, 王 欣
2
现状下垫面条件下长系列天然径流资料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但下垫面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常常改变了水文循环过程,给水资源评价带来系统性偏差与较大的不确定性。以浠水流域为实例,提出将分项调查法和SWAT模型相结合的水资源评价方法,即根据水文站与水库位置关系建立不同水量平衡方程进行径流还原,利用与现状下垫面条件相近年份的还原后的径流数据进行参数率定与验证,并将构建的模型应用于长系列天然径流过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仅采用分项调查法还原后的水文站降水-径流关系的一致性存在明显偏差;而通过构建基于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SWAT模型,各水文站径流模拟值的降水-径流相关性优于还原值,且不同时期降水-径流关系一致性得到显著改善,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修正下垫面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开展水资源规划、水旱灾害风险评估等工作。
2023,34(4):54-65.[
摘要
](
227
)[
PDF
](
112
)
基于EnKS和SWAT模型的闽江流域径流数据同化
项 勇
1,2
, 陈芸芝
1,2
, 唐丽芳
3
, 汪小钦
1,2
地表水文过程中观测变量对状态变量的响应存在时间滞后性,为提高径流数据同化的精度,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集合卡尔曼平滑器(EnKS)和SWAT模型,构建径流数据同化方案,并与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方法进行对比,评价不同同化模型的精度,分析数据同化对不同径流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EnKS最优时间窗口长度在不同水文周期、流域存在差异;考虑水文模型的时间滞后性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同化精度,对比EnKF方法,EnKS方法的纳什效率系数(
NSE
)在七里街、沙县、竹岐3个站点上分别提升了0.03、0.12、0.03,均方根误差(
RMSE
)分别减小了7.43%、26.81%、4.25%;数据同化方法对不同径流分量的改进程度存在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在高渗透率土壤和陡坡区域EnKS方法能使壤中流获得更显著的改进,丰水期EnKS方法对地表径流的改进较枯水期更明显。
2023,34(4):66-75.[
摘要
](
220
)[
PDF
](
140
)
地下水库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李 云
1,2
, 孙梨梨
1,2
, 周维博
1,2
地下水库综合效益评价对地下水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为研究地下水库在修建和运行过程中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在对地下水库综合效益内涵探讨的基础上,从整体角度构建地下水库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拟修建的陕西省石川河富平地下水库为例,选取适宜的指标,采用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对基准年2018年和规划年2030年石川河富平地下水库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川河富平地下水库效益良好,地下水库修建后运行至2030年时,具有较好的生态维护价值和水资源恢复效果,间接论证了修建该地下水库的必要性,为其后续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该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可行,可广泛应用于地下水库综合效益评价。
2023,34(4):76-83.[
摘要
](
204
)[
PDF
](
113
)
基于ASWPD-BO-GRU的月径流量预测模型
唐铭泽, 杨银科, 张菁雯为提高月径流量预测精度,并针对传统分解集成径流预测模型错误使用未来数据的问题,提出并建立了基于自适应小波包分解(ASWPD)和贝叶斯优化(BO)的门控循环单元(GRU)月径流量预测模型(ASWPD-BO-GRU)。首先,利用ASWPD对原始月径流量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在不使用未来数据的前提下得到4个相对规律的分解子序列,以降低预测难度;然后,利用BO优选分解后的子序列对应的GRU模型超参数;最终,对每个子序列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相加重组得出月径流量预测结果。将提出并建立的模型应用于黑河流域莺落峡水文站月径流量预测中,并与GRU、BO-GRU、WPD-BO-GRU模型(基于传统分解思想对原始月径流量时间序列整体进行分解的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SWPD-BO-GRU模型的纳什效率系数(
NSE
)为0.89,在实例应用中预测精度最高,说明ASWPD-BO-GRU模型在正确分解的前提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
2023,34(4):84-91.[
摘要
](
219
)[
PDF
](
118
)
基于EMD-LSTM耦合模型的趵突泉岩溶地下水水位预测应用
侯金霄
1
, 黄林显
1
, 胡晓农
1
, 钱 永
2
, 邢立亭
1
, 韩 忠
3
, 梁 浩
4
由于岩溶地下水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及非平稳波动特征,水位预测结果容易产生较大误差。针对岩溶地下水水位预测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EMD-LSTM耦合模型,首先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将趵突泉岩溶地下水水位分解为5个分量(4个本征模函数项和1个残余项),以此消除水位数据的非平稳波动性;同时构建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并将与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密切相关的降水量(表征含水层补给项)和月平均气温值、月最高气温值、月最低气温值、水汽压值(表征含水层排泄项)作为输入项分别对5个分量进行预测,最终将分量预测结果累加获得地下水水位预测值。结果表明:EMD能够显著消除岩溶地下水水位的非平稳波动特征;EMD-LSTM耦合模型可有效提高岩溶地下水水位的预测精度,其均方根误差相比于LSTM神经网络模型、ARIMA模型分别减小了27.86%和59.94%。总体来说,本文所提出的EMD-LSTM耦合模型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为岩溶地下水水位的精确预测提供借鉴。
2023,34(4):92-98.[
摘要
](
228
)[
PDF
](
113
)
鄱阳湖入江水道水质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周涵杰
1
, 唐 明
1,2
, 许文涛
1
, 谢千辰
1
, 吴宇泽
1
, 何 力
3
为了量化鄱阳湖入江水道各监测断面的水质污染情况,探讨水质风险的变化规律,基于断面水质月际劣化速率对鄱阳湖入江水道的水质风险进行评估。选取吴城、都昌、老爷庙、星子和蛤蟆石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推求出不同情景下水质“超标”的风险,并探讨水质风险在入江水道中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水质月际劣化速率符合P-Ⅲ分布;本研究从有害事件发生概率的角度定义断面水质风险,科学描述了鄱阳湖入江水道面临的水质问题,设置的阈值能够合理刻划风险等级;导致鄱阳湖入江水道水质劣化的主要指标为TP、pH值和COD;蛤蟆石断面水质“超标”的控制指标为TP,超标概率为12.29%;吴城和老爷庙断面的控制指标为COD,超标概率分别是2.58%和2.73%;都昌和星子断面则为pH值,超标概率分别为1.82%和3.29%。基于该方法,可以预测相关水质指标的超标概率,确定断面水质风险等级,明确可能导致水质有害事件的主要指标,从而为目标水体水质的精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023,34(4):99-106.[
摘要
](
216
)[
PDF
](
117
)
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新疆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黄彦号
1,2
, 陈伏龙
1,2
, 何朝飞
1,2
, 刘 爽
1,2
, 吕廷波
1,2
, 孙怀卫
1,3
为科学评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水资源脆弱性状况,基于自然、人为和承载力3个子系统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集对分析模型从时空维度对新疆15个地区(州、市)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并利用五元引力减法集对势识别其目标层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水资源脆弱性呈现出东疆较强、南疆次之、北疆较弱的规律;时间趋势上,19.03%的地区脆弱性等级呈上升趋势,18.88%的地区较为稳定,62.09%的地区呈下降趋势,总体上脆弱性状况有所改善,但需对水资源脆弱性状况发展态势恒为偏反势的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以及出现反势态势的喀什地区给予密切关注和调控。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23,34(4):107-117.[
摘要
](
210
)[
PDF
](
116
)
基于CRITIC-VIKOR法的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谭 豪
1
, 脱云飞
1
, 王 倩
1
, 郑 阳
1
, 王 飞
1
, 王昭仪
1
, 刘香凝
1
, 石小兰
1
, 丁明净
1
, 马继敏
2
为衡量云南省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协调程度,针对云南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构建涵盖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VIKOR法对2004—2018年云南省和2018年云南省各地级市(自治州)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8年云南省综合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增大且具有改善潜力,水资源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增大趋势,经济社会子系统水资源承载力最稳定且有明显提升空间;2018年云南省红河州、普洱市、丽江市、玉溪市、大理州的综合水资源承载力在各市(州)中位于前5位,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分别为0.057 5、0.101 9、0.113 3、0.207 6和0.281 5;怒江州、临沧市、昭通市、保山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位于后4位,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分别为0.634 5、0.814 4、0.908 1和0.918 2。该研究对云南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参考意义。
2023,34(4):118-126.[
摘要
](
215
)[
PDF
](
116
)
考虑送出限制的水-风-储系统优化调控研究
庞秀岚
1,2
, 杜 睿
3
, 马 超
1
随着我国西北地区风电的规模化开发,探索西北地区的水-风-储多能互补送出模式有利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缓解并网消纳问题。通过构建兼顾电力送出通道利用率和互补系统收益的多目标模型,提出互补系统的容量配置及分时电价下的运行策略,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黄河上游的多能互补基地。经过对两种大型互补系统的容量配置与调控策略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互补系统对于提高电力送出通道利用率、消纳弃风及改善运行收益的重要作用。模拟结果表明,风电不确定性程度、分时电价和电力送出通道容量对系统互补效果影响较大。该方法可为未来新能源与水电互补系统的规划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2023,34(4):127-135.[
摘要
](
207
)[
PDF
](
115
)
部分冰盖下水流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陈 刚
1,2
, 金 栋
2
, 赖彦丞
2
, 李映槿
2
运用Fluent软件建立雷诺应力模型,模拟不同冰盖覆盖度下恒定均匀流流场,从纵向时均流速、二次流、雷诺应力、紊动能等方面揭示部分冰盖下水流的水力特性。结果表明:岸冰的形成会导致冰盖下水流在断面上重新分配,明流区流速增大,冰盖下流速减小;横向动量交换产生复杂的二次流结构,涡体形状、数量、大小和位置随着冰盖覆盖度的增加而变化;雷诺应力断面分布较复杂,冰盖附近区域雷诺应力为负值,负值区范围与冰盖覆盖度密切相关,并凸向明流区;冰盖、边壁和床面的粗糙度不同导致紊动能在断面上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冰盖区紊动能大于明流区的值,反映出岸冰对冰盖下水流结构影响的复杂性。
2023,34(4):136-145.[
摘要
](
221
)[
PDF
](
113
)
高重力坝防冲建筑物体型参数对水力特性的影响
缑文娟,罗礼纬,李会平,潘俊丰高重力坝防冲建筑物体型参数的选取决定了泄洪消能水流的水力特性,从而影响水电站的安全运行。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防冲建筑物体型参数对水流的水力特性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垫塘长度的减小,使塘内淹没冲击射流的扩散空间减小、冲击区的紊动增强,导致塘内底板时均压强谷值减小、脉动压强均方根峰值增大、底板安全风险增大;二级消力池池长的减小,使出池临底流速增大、下游冲刷风险增大;二道坝高度的降低,导致水垫塘底板沿程时均压强减小、脉动压力均方根峰值增大、底板安全风险增大,同时导致二级消力池内水跃收缩断面水深增加、跃首区临底流速降低、紊动强度降低、脉动压力均方根峰值减小,但出池临底流速增大。
2023,34(4):146-151.[
摘要
](
244
)[
PDF
](
122
)
加筋土挡墙墙趾界面剪切刚度计算模型研究
张 琬
1
, 陈建峰
2
在硬质墙面加筋土挡墙数值模拟中,墙趾界面参数的选取对模拟结果的正确性至关重要。然而,墙趾界面剪切刚度仅能通过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获取,其过程繁琐、周期长。开展大型剪切试验研究混凝土界面剪切刚度与界面摩擦角、正应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墙趾界面剪切刚度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的输入参数为墙高和墙趾界面摩擦角,其中墙趾界面摩擦角可通过简单的混凝土斜板试验获得。采用该计算模型为3组不同墙趾约束条件的加筋土挡墙数值模型选取了墙趾界面剪切刚度值。3组挡墙数值计算得出的筋材应变均与实测值相吻合,筋材拉力分布随墙趾约束条件的变化规律与已有的模型试验结果一致,证明了墙趾界面剪切刚度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2023,34(4):152-158.[
摘要
](
218
)[
PDF
](
117
)
河湖底轴驱动翻板生态闸门静动力特性分析
陈 卫
1
, 王 晨
2
, 李津宇
2
, 杨贵海
1
, 王正中
2
底轴驱动翻板闸门作为一种新兴河道景观闸门,由于其良好的生态效益在河道水利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该类型闸门应用时间较短,其结构设计理论尚未成熟,对相关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的研究也不足。为此,以底轴驱动翻板闸门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该类型闸门数值模拟静、动力特性的分析计算方法。以某工程为例,采用CFD-CSD耦合数值计算方法探究了底轴驱动翻板闸门结构运行时在水压力作用下的静、动力特性。首先对各个开度运行工况下闸门的水压力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进一步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将计算得到的水荷载施加在闸门结构上,分析得出闸门各构件应力及位移随开度的变化趋势。再对闸门结构的干、湿模态进行分析,研究闸前水体对闸门自振模态与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构件应力和变形在闸门全关闭工况时达到最大值,闸门整体最大应力值为200.79 MPa、最大位移值为47.703 mm,应力和位移随闸门开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闸门的自振特性受闸前水体的影响显著,在研究该闸门动力特性时,需要考虑流固耦合效应。
2023,34(4):159-166.[
摘要
](
210
)[
PDF
](
119
)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的小型水库土石坝安全评价
周海怡
1
, 李淑祎
2
, 蔡先锋
2
, 申屠毅
2
, 刘桢义
3
, 章振华
3
, 金 洁
3
, 林颖典
1
鉴于水库大坝安全状态评价的模糊性和层次性,通过分析我国小型水库土石坝结构特征和破坏机理,构建结构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的小型水库土石坝安全评价方法。利用模糊理论对层次分析法计算的权重进行修正,得到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隶属度值,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结构安全状态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康门小型水库土石坝为工程实例,应用本文的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安全状态评估。将结果与工程实际对比发现两者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小型水库土石坝的结构安全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2023,34(4):167-174.[
摘要
](
207
)[
PDF
](
113
)
基于离散元的滚石灾害被动防护网设计方法研究
张飞云
1
, 冯德敏
2
, 胥 杨
1
, 兰 月
1
, 李金霖
3
, 赵天豪
3
, 马春辉
3
被动防护网是边坡滚石灾害的有效防治措施,如何有效、精准和经济地设计被动防护网,对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针对频发的滚石灾害,构建了基于离散元的边坡滚石灾害被动防护网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精细的边坡、滚石和被动防护网离散元模型,分析滚石运动轨迹、拦截滚石数目以及拦截效率等指标,以确定高度、长度等被动防护网参数;通过监测滚石的速度、冲击能变化为被动防护网选型提供建议;通过分析被动防护网撞击断面上不同位置的形变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防护工况下被动防护网的最大形变位置。以某大型水电站的库区道路建设为例,采用被动防护网离散元设计方法对滚石灾害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被动防护网尺寸为长度30 m、高度5 m时较为适宜,该设计能够使碎石拦截效率达到92%,防护网材料应能抵御108.5 kJ的冲击能。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基于离散元的边坡滚石灾害被动防护网设计方法能够定量评估滚石灾害的影响范围与影响程度,从而为水利水电、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的滚石防控措施设计提供方法与经验。
2023,34(4):175-182.[
摘要
](
200
)[
PDF
](
105
)
基于溶蚀速率的灰岩边坡服役寿命研究
李 泽
1
, 杨元浩
1
, 刘文连
2
, 许汉华
2
, 张小艳
3
边坡服役寿命的预测能够定量、精确地评价灰岩边坡的长期安全性,但其预测模型尚未成熟。因此,为解决计算灰岩边坡服役寿命这一难题,提出基于溶蚀速率的灰岩边坡服役寿命优化计算方法。将灰岩边坡服役寿命作为目标函数,根据溶蚀速率和抗剪参数衰减速率计算灰岩边坡服役若干年后结构面贯通段和非贯通段的有效长度以及结构面的抗剪参数;结合滑体的平衡方程以及结构面贯通段和非贯通段的屈服条件,建立灰岩边坡长期服役的稳定性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使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求解数学规划模型,获得边坡的服役寿命。经验证,本文算法得出的边坡安全系数与有限元法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47%,表明本文算法能较为精确地预测灰岩边坡的服役寿命。
2023,34(4):183-190.[
摘要
](
190
)[
PDF
](
111
)
仿岩溶碳酸氢钙加固风积沙的试验研究
蔡东廷
1,2
, 樊恒辉
1,2
, 李星瑶
1,2
, 郭弘东
1,2
, 任冠洲
1,2
, 李玉根
3
, 赵常智
1,2
分别以仿岩溶碳酸氢钙(CFPK)溶液和毛乌素沙地风积沙为固沙材料和加固对象,通过化学试验、力学试验、水理试验以及微观试验,探究二氧化碳压强和反应时间对CFPK溶液浓度的影响,分析CFPK溶液固化沙的工程性能,揭示其加固机理。结果表明:CFPK溶液浓度随着二氧化碳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先增大而后保持稳定。呈散粒状的风积沙经过CFPK溶液处理后,其表面形成一层固结层,具有较高的表面强度、较好的抗风蚀性和耐水性。随着CFPK溶液用量的增加,固化沙的表面强度和抗风蚀性能逐渐提高。仿岩溶碳酸氢钙可在沙颗粒间分解形成具有胶结作用和填充作用的碳酸钙,能够有效加固风积沙。
2023,34(4):191-198.[
摘要
](
195
)[
PDF
](
118
)
松砂中倾斜锚板上拔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李姝雨
1
, 邹润超
1,2
, 俞 快
1
, 原 媛
1
, 史旦达
1
以福建标准砂为填料,对松砂中倾斜锚板的上拔承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析了上拔时锚周土体的变形特性,重点探讨了锚板倾斜角度(倾角)和埋深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同一倾角,锚板上拔力峰值和所对应的位移水平均随着埋深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对同一埋深比,随着锚板倾角的增加,上拔曲线发展形态基本一致,但埋深比的变化会对曲线形态产生影响。在较大埋深比条件下,锚板倾角对上拔承载力的影响具有区间效应,即当倾角约为10°时,上拔极限承载力最小,数字图像分析表明,此现象与不同倾角锚板上拔时竖向和侧向土体抗力的不同发挥机制密切相关。
2023,34(4):199-208.[
摘要
](
191
)[
PDF
](
114
)
灌溉方式及施肥量对食用玫瑰生长、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毛 译, 杨启良, 陈绍民, 谭 帅, 张 炎, 王若亚为探究食用玫瑰(
Rosa rugosa
Thunb.)生长、生理和产量对灌溉方式与施肥量的响应特征,以两年生“墨红”食用玫瑰作为试验材料,设灌溉方式(微喷灌W;滴灌D)和施肥量(F0、F1、F2、F3分别为0、60、135、225 kg/hm
2
)2因素完全组合试验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方式与施肥量对“墨红”食用玫瑰株高、茎粗有显著影响(
P
<0.05),WF3处理有利于“墨红”食用玫瑰株高的增长,DF3处理有利于其茎粗的生长。各生育期,灌溉方式与施肥量均对食用玫瑰净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
P
<0.05),其中食用玫瑰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现蕾期达到峰值,DF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17.93 μmol/(m
2
·s)),DF3处理的蒸腾速率最高(6.10 mmol/(m
2
·s))。灌溉方式与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墨红”食用玫瑰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
P
<0.05),DF2处理下叶绿素和DF1处理下类胡萝卜素含量水平较高,分别为1.83和0.30 mg/g。滴灌方式下食用玫瑰总产量高于微喷灌方式,且随施肥量的增加总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DF2处理的总产量最高(11 036 kg/hm
2
)。综合比较表明,DF2为避雨设施大棚条件下“墨红”食用玫瑰适宜的灌溉方式和施肥量组合。
2023,34(4):209-216.[
摘要
](
225
)[
PDF
](
121
)
铺设长度及入口压力交互作用对小流量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的影响
阿垦里白·木赛
1,2
, 李丰琇
1,2
, 艾鹏睿
1,2
, 马英杰
1,2
, 付秋萍
1,2
,田 敏
1,2
, 阿布都卡依木·阿布力米提
3
为探究滴灌带铺设长度与入口压力交互作用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以3种J型(进口型号)滴灌带和1种G型(国产型号)滴灌带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铺设长度和入口压力组合下的滴头流量进行测定,并运用变差系数(
v)、Christiansen均匀系数(
C
u
)及Keller均匀系数(
E
u
)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C
v
、C
u
、E
u
均随着滴灌带铺设长度和入口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C
u
与E
u
呈正相关,与
C
v
呈负相关;以滴水孔流量变差系数
C
v
为判别指标,滴灌带铺设长度为200 m时,J
1
型入口压力为5~11 m、J
2
型入口压力为3~11 m的滴灌带质量等级均为A(优);入口压力在1~11 m范围时,J
3
型滴灌带在各压力下的质量等级均为B(良)、G型滴灌带质量等级均为D(不合格)。滴灌带铺设长度为100 m时,J型滴灌带入口压力在1~11 m范围的质量等级均为A(优);G型入口压力在1~3 m时滴灌带质量等级为C(一般)。以均匀系数
E
u
和C
u
为判别指标,J型滴灌带铺设长度为300 m时灌水均匀度均最低,入口压力为9~11 m时灌水均匀度均最高。基于上述判别指标,本试验所选各类型滴灌带铺设长度和入口压力的最佳搭配为:J
1
型滴灌带铺设长度200 m、入口压力9 m;J
2
型滴灌带铺设长度200 m、入口压力11 m;J
3
型滴灌带铺设长度200 m、入口压力11 m;G型滴灌带铺设长度100 m,入口压力7 m。
2023,34(4):217-224.[
摘要
](
214
)[
PDF
](
117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主 编:
蔡焕杰
副主编:
左其亭 胡笑涛 孙世坤
执行主编:
徐秋宁
地 址:
陕西杨凌渭惠路23号水科所校区
邮 编:
712100
电 话:
029-87082126
E_mail:
szysgc@nwafu.edu.cn
广告许可证
6104031000008
标准刊号:
ISSN 1672-643X
CN 61-1413/TV
水利学报
万方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知网
北京勤云科技